查看原文
其他

相亲鄙视链(总第247期)

2017-07-24 杜骏飞 杜课


编前语


上周,一份关于“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的内容迅速刷爆网络。其中,对“有车有房”、“京籍京户”等需求的明码标价在引发媒体广泛传播的同时更是引起网友热议。对此,各大媒体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人民日报”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发表评论表示:“父母的理性计算,可以理解,这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与社会阅历在子女婚姻问题上的投射。‘相亲价目表’背后的婚姻焦虑,夹杂着向上流动的渴望,本质上却是对向下滑落的预防,反映出婚姻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



(图片来自:凤凰Weekly)



谈“相亲鄙视链”

杜骏飞


Q1

对这份“相亲鄙视链”的横空出世,您怎么看?


杜骏飞:

 

相亲价目表、鄙视链之类,未必真的挂出在市场上,作为一种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戏谑,颇为传神。

 

不过,谁是鄙视链的拥趸?这才是真问题。

 

如果说这个排序出自大妈们之手,倒有几分可信。但我不相信这个一点人格自尊也不讲的“价格表”来自青年一代,我宁可把它视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反讽”叙事。

 

在修辞学中,“反讽”(irony)这个概念与“悖论”密切相关,布鲁克斯认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反讽”本是指一种 “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符号意义的表述属于“正话反说”:其真实指向与它在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或截然对立。

 

换言之,你在年轻一代的朋友圈看见这个对相亲鄙视链的疯传,不意味着他们文化认同,恰恰相反,代表着他们的谴责和怨恨。


Q2

不管是不是大妈们,如果真的有很多人认可鄙视链,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杜骏飞:

 

很多中国人即使求神拜佛也一向不真的信神而信仰权、利。当政治人生陷入悲观失望后,人们开始只信仰金钱。

 

如果真的存在这个鄙视链,我只能说,对于那些历经历史、文化、经济磨难的“婚姻市场”拥趸们来说,实力、实利,这是他们唯一能相信的东西了。


Q3

人们有可能摆脱对他人的优越感吗?社会的进步为什么反而让鄙视链呈扩散趋势?既然都知道歧视是错误的,但为什么歧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常见甚至理所应当的存在?


杜骏飞:

 

在可见的未来,人的优越感不会消失恰如人的自卑感很难泯灭,这是人类发展不完善的表征。往好处说,这也是人向上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但对阶层的认同谱系,不代表人有权鄙视他人,特别是以金钱为衡量,尤其是涉及人格和对感情的尊重。

 

社会的进步会让鄙视链扩散吗?如果真的如此,那不是进步。如果你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他们不能算是文明人,这个社会也不是文明社会。

 

如果只是你自己的四周存在这样鄙视链,只能说明你的朋友圈还不够文明。如果你遭遇到这样的对象和单位,建议你另择高明。



Q4

处在社会转型期,这类鄙视链是否也是社会进化的一个过程?


杜骏飞:

 

几种类型的市场攀比中,我倒是宁愿看到学历攀比,不愿意看到金钱区分。尽管,对于真正的爱情婚姻来说,学历攀比已经过于势利。

 

如果说,对知识、财富、社会资本的全面追求,还是一种朴素的阶层上升驱动和文化成就动机,那么,纯粹以物质价格为自己的婚姻插上草标的做法,就是一种可悲的“人格商品化”乱象。

 

Q5

万一,四周真的变成了相亲鄙视链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自处?


杜骏飞:

 

拜金主义不会永世长存。即使四周真的充斥了相亲鄙视链,也不代表四海之内唯有它是真理。

 

当别人崇“低”时,你回到崇高,当别人甘愿“拟物化”的时候,你仍然回到人——如果,你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的人。


Q6

在现实中,遇到择业、升迁、找对象,如果遇到歧视或鄙视链,特别是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杜骏飞:

 

答案是:要么,择良木而栖。要么,认识你自己,提升你自己,完善你自己。




相关评论

1

社会分析角度

“父母的理性计算,可以理解,这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与社会阅历在子女婚姻问题上的投射。‘相亲价目表’背后的婚姻焦虑,夹杂着向上流动的渴望,本质上却是对向下滑落的预防,反映出婚姻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2

社会批判角度

“放大了说,‘相亲角’本身也只是整个择偶市场的‘代理’而已。通过这个角落,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当下年轻人的婚姻价值观,而且是社会在阶层流动、地域歧视、性别歧视中赤裸裸的残酷真相。说到底,‘相亲角’只是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我们身上早就存在的“伤疤”。而很多人面对‘相亲角’所表现出来的惧怕、惊诧或嘲讽,也不过是不愿面对的残酷真相而已。”


——《新京报》


“没京沪户口未必糟糕,可怕的是你配不上爱情。世界多的是比户口复杂的事。心魔未除,凑合结婚了,前路多的是妖孽。为了户口而牺牲爱情的你,从此步入循环往复的家庭伦理狗血剧。”


——《中国青年报》


“‘相亲价目表’是新旧交替时代的双重荒诞,在过度关注自身一代利益的时候,他们其实也就忘了婚姻中最看重的,对于财富和安全感的过度焦虑,已经让这张‘相亲价目表’重心全失、面目扭曲。”


——光明网


“此刻,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男孩女孩,齐刷刷地被压扁成一张张A4纸,被抽出一条条硬性条件,赤裸裸地躺在被太阳烤热的水泥地上,供众多看客品咂和掂量。我莫名其妙地想起《简爱》里那句著名的: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孙一秋



3

媒介行为批判角度

“关于相亲鄙视链的很多文章中,你找不到多少专业的采访支撑,更像是文学创作,带着贪婪地追逐10万+的咪蒙化故事味儿。那张关于相亲鄙视链的表,并非客观记录,而多是媒体的文学想象,对大爷大妈主导的公园相亲的漫画式素描……实际上,相亲鄙视链只是一个臆想出的伪问题,用“鄙视”这种带着强烈挑衅性的词,制造阶层冲突性。”


——微信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4

代际批判角度

“奇葩的择偶标准已充分暴露出父母代子相亲的弊端。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大爷大妈们的判断里总有他们那个时代的残影。传统价值观念、迷信思想深植于老一辈的内心,根深蒂固,他们仍在用他们的经验世故衡量人事--相亲鄙视链的媒体想象中,年轻一代是缺席的,他们的择偶观被漫画化和妖魔化,成为无奈的背锅者。深情总是被辜负,人口贩卖市场,这是爱情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孙一秋


“在我看来,那份包含了户籍要求的相亲价目表,应该无法代表1400万正式北京市民,可能只是反映了部分落入弱势群体的北京市民的婚姻需求。这份相亲价目表的核心,要求双方户籍、财产相匹配,完全是明码标价。问题是什么人会这样赤裸裸地“讲数”而完全不考虑感情和感觉呢?按照常识,绝大多数条件稍好的家庭,教养和教育条件稍好的家庭,或者对未来具有信心的家庭,决不可能采纳这种赤裸裸的卖儿卖女的婚配方式,因为它就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人肉市场,它对于子女们的不尊重,是任何稍有尊严和教养的家庭所无法接受的。”


——微信公众号:“叔的刀法”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范雨素的意义苦难课:祁同伟与范雨素王小波,你好啊|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科恩的诗、歌和人生乌尔班尼的牺牲|世间好物不坚牢:读杨绛先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崔永元变了吗读书:曾国藩的“不可揭破”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提问的五种修炼关于爱:九个艰难的追问“人生好比洗衣机,稳中要有甩”天亮了,你的自媒体梦也该醒|七月十二日感事答疑|404动物园 女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 与杜老师谈心: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 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 | 致一点癖好都没有的你 | 关于“敌人”的知识系统 | 七种穷人:绝对的贫穷无法自救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 | 利他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萌萌

责编|胡园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